利用大閘蟹制作的傳統(tǒng)菜肴
蟹的鮮味十足,蟹又身價高貴,有時為了分享蟹鮮,就利用蟹肉、蟹黃、蟹膏制作成各種家常的傳統(tǒng)菜肴。還有一些平民百姓,利用一些比較價廉物美的小蟹也能做成各種可口蟹菜。使蟹鮮滲透在一些菜蔬中,產(chǎn)生了更廣闊的回味空間。
最傳統(tǒng)的蟹菜是“面拖蟹”。就是將小蟹攔腰一斬為二,通過蘸粉、油煎,讓蟹鮮流出,然后加水并用面粉調(diào)糊,再加入醬油、調(diào)料,就做成了“面拖蟹”。如果加進一些時令毛豆,那鮮味更濃。由于蟹鮮融合了面糊,所以吃面糊比吃半蟹更有滋味。
另一種傳統(tǒng)菜是“蟹鮮湯”,也是用小蟹一劈為二,再放進其它一些水鮮,常和螺絲、河蚌、青蝦等一起熬湯,幾種湖鮮融在一起,那種鮮湯更是回味無窮,妙不可言。
還有一些與蟹有關(guān)的江南名菜也值得一提,就是先把蟹肉挑出,然后與其它食品配伍,做出各種蟹菜。
挑蟹肉要有耐心和技術(shù)。把蟹煠熟后,只能用手,不能用口,通過剝、捏、翻、擠手段,還用剪、針、鉤、錘工具,將蟹黃、蟹膏、蟹肉分別取出,并歸類擺放,到烹飪時再根據(jù)需要“投料”——有時需要蟹黃,有時需要蟹肉。
由于蟹肉量少鮮足,所以常與其他食品一起搭配,即使加入少量的蟹肉,也會產(chǎn)生蟹味十足的神奇效果。
蟹肉常可燒成糊狀,最常見的蟹菜為“蟹粉豆腐”,由于豆腐乳白無味,不會干擾蟹味的純真,更能透出蟹肉的清香。
蟹肉還可做成餡狀,然后做成各種點心。如“蟹黃饅頭”、“蟹肉餛鈍”等,在菜餡、肉餡中加入蟹肉后,頓覺品位提高,身價倍漲。
不管利用小蟹的鮮味,還是利用蟹肉的鮮味,通過“天下第一鮮”的魅力,擴張鮮味的用途,擴大鮮味的容量,達到量少鮮多的滿足和慢嚼細咽的回味。蟹鮮大多與一些面粉、豆腐之類的無味食品結(jié)合,為的是突出蟹鮮。也可做成一些可口的餡心,為原來的餡心味道錦上添花。
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蟹鮮越來越受到尋常百姓的歡迎,不但可以達到少量多滋味的目的,還可以增添烹飪樂趣,增加品嘗食欲。
陽澄湖大閘蟹官網(wǎng)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(zhuǎn)載請注明http://www.shopist.cn .
【返回】